第一节 钻探与成井技术要求
一、工程部署
根据基金中心下达任务书要求,经过实地勘查,根据工作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富水性,初步布置12孔/组水文地质勘探孔,钻孔钻探总进尺1640m,其中抽水孔1430m,观测孔210m。各钻孔进尺根据实际地层情况调节。
抽水12个孔,开孔孔径≥108mm,终孔孔径≥108mm,勘探孔扩孔孔径≥450mm,观测孔扩孔口径≥250mm,抽水孔成井钢管管径219mm,观测孔材质为钢管,管径114mm。
各孔具体情况见表1-1。
表1-1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地下水勘查与区划设计钻探工作量表
设计钻孔 |
测井(m) |
抽水试验(天) |
全分析样(件) |
目的层 |
系统 |
||||
孔号 |
孔深(m) |
井径(mm) |
类型 |
洗井-抽水 |
水位恢复 |
||||
BQ1 |
150 |
219 |
150 |
稳定流 |
7 |
3 |
1 |
N |
浑善达克南缘地下水系统(D01B01) |
BQ2 |
200 |
219 |
200 |
稳定流 |
7 |
3 |
1 |
Q+N |
|
BQ3 |
100 |
219 |
100 |
非稳定流 |
7 |
3 |
1 |
Q+N |
|
BQ3-1 |
100 |
114 |
/ |
||||||
BQ4 |
150 |
219 |
150 |
稳定流 |
7 |
3 |
1 |
N |
|
BQ5 |
120 |
219 |
120 |
稳定流 |
7 |
3 |
1 |
Q、N+J |
|
BQ6 |
100 |
219 |
100 |
稳定流 |
7 |
3 |
1 |
N |
明安图-星耀河谷地下水系统(D01B02) |
BQ7 |
100 |
219 |
100 |
稳定流 |
7 |
3 |
1 |
Q+N |
|
BQ8 |
110 |
219 |
110 |
非稳定流 |
7 |
3 |
1 |
N |
哈拉巴郭勒地下水系统(D01B03) |
BQ8-1 |
110 |
114 |
/ |
||||||
BQ9 |
100 |
219 |
100 |
稳定流 |
7 |
3 |
1 |
N |
|
BQ10 |
100 |
219 |
100 |
稳定流 |
7 |
3 |
1 |
Q+N |
|
BQ11 |
100 |
219 |
100 |
稳定流 |
7 |
3 |
1 |
Q+N |
|
BQ12 |
100 |
219 |
100 |
稳定流 |
7 |
3 |
1 |
Q+N |
|
合计 |
1640 |
|
1430 |
|
84 |
36 |
12 |
|
|
注:上述水文地质勘探孔最终数量、位置、目的层、结构和深度还要根据水文地质测绘和视电阻率电测深资料进行适当调整。
二、钻探方法和技术要求
水文地质钻探工作按照钻探施工设计和程序进行,没有地质、钻探施工设计,不得开钻施工。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开钻前由指挥部下达钻探设计书,机台应按设计书要求,制定出计划和措施,并对泥浆、砾料、井管、钻具、油料等做相应准备。
(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1、开孔
钻探取芯口径不小于108mm。
孔钻进时应采取护孔和放斜措施,防止孔口塌陷和确保钻孔垂直。
2、钻进和取芯
钻进过程中用稀泥浆护壁。岩芯采取率,隔水层和完整基岩不低于70%(单层不低于60%),含水层和破碎基岩不小于40%(每层不低于30%),无样间隔不超过2m。回次进尺,砂性土及破碎基岩不得超过2m,粘性土及完整基岩不得超过5m,严禁超管钻进,岩芯脱落时,应专门下钻取芯,进尺不得超过1m。
冲洗介质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 50296的有关规定。
钻进中记录孔内发生孔壁坍塌、缩径、涌砂及漏水等现象的具体位置。
3、孔深、孔径和孔斜
(1)孔身各段直径达到设计要求。
(2)孔斜在100米深度内不大于1.5°。
(3)孔深误差不大于2‰。终孔深度以达到目的为准,终孔后由钻探技术负责下达终孔通知书和测井通知书。
4、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在钻探过程中,应对水位、水温、冲洗液消耗量、漏水位置、自流水的水头和自流量、孔壁坍塌、涌砂和气体逸出的情况、岩层变层深度、含水构造的起止深度等进行观测和记录,测量和记录每次提、下钻时的井中水位。
5、岩芯保管与编录
取出岩芯后,水文地质员跟班按回次描述,描述内容主要为名称、颜色、矿物成分、岩芯形状、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对砂岩还应描述磨圆度、分选性、颗粒直径及级配、透水性、天然湿度及富水性等。
岩芯统一装入岩芯箱保存,以防人畜破坏。岩芯编录均按规范要求执行,并做到细致、及时。
6、水文地质测井
测井前必须进行扫孔、探孔和换浆工作;机台地质员应向测井组提交地层分层表、柱状图及孔内情况资料。
(三)成井技术方法和要求
1、下管前的冲孔、排渣、探(通)孔
钻孔取芯结束后按设计要求扩孔,抽水孔扩孔口径不得小于450mm,观测孔扩孔口径不小于250mm。边扩孔边换浆,扩孔结束后孔内应换成优质泥浆。
2、下管准备
下管前要进行校正孔深,确定下管深度、过滤管长度和安装位置。过滤管下部应预留6m底端封闭的沉淀管。
3、井管选择
本次工作抽水孔采用井管为口径219mm(壁厚6mm),观测孔井管为口径114mm,在含水层部位均下过滤管。过滤管为桥式滤水管。
4、填砾
(1)砾料的质量和填砾参数的选择
填砾的厚度应根据含水层颗粒大小和钻孔类型确定。
(2)填砾准备和基本要求
认真检查砾料的质量和规格,不符合要求的砾料不得填入孔内,含泥土杂质较多的砾料,要用水冲洗干净后才准填入。
5、洗井
洗孔前后进行两次简易抽水试验,每次抽水时间要大于4小时,水量增大不超过5%,动水位升高不超过下降值的1%。
孔内沉砂不上升,洗孔结束前的出水含砂量不大于1/200000。
孔中不能出现混浊现象。
第二节 抽水试验
根据钻探和测井资料确定成井深度,钻孔成井后,洗井应达到水清砂净,涌水量和水位降深满足预定要求,抽水试验结束前,应采取水样。
一、抽水试验准备工作
1、抽水设备
根据洗井和试抽情况,选择扬程、出水量、耐温度、功率等技术指标相适宜的水泵型号。
2、试抽
抽水试验前,工作人员应检查观测水位、水量、水温等用品和工具。明确抽水试验的目的、方法,做好记录,并在现场绘制必要的草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正式抽水试验前进行试抽,要求相邻两次试抽之间进行洗井,单位涌水量增大不超过5%,水位升降不超过水位下降值的1%,每次试抽时间不少于4h,达到要求后进行正式抽水试验。
3、静止水位观测
在正式抽水试验前,必须对抽水孔、附近的机、民井等进行静止水位观测。水位观测到相对静止为止,一般相对静止时间不低于24小时。水位波动每小时不超过1厘米为止。
4、抽水试验水量的观测
在一组试验中,要求采用同种工具、同种方法测量流量,水量采用流量计或堰箱,堰箱读数读到毫米。
水量观测器具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流量计、水位计测量:水量小于0.2L/s时可用量桶测量,大于0.2L/s时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测量。
(2)三角堰箱结构要求:三角堰箱应开口呈90°,堰口旁设垂直刻度标尺,其零点应与堰口最低点对正,堰板刃口厚度不得超过1mm,刃口坡面应位于水流跌落的方向,堰箱内要设挡水板,抽水时,堰口最低点据溢水跌落面的距离应大于20mm。
5、排水措施
在地形相对低洼地带抽水试验时要求采取排水措施,以防抽出的地下水在影响范围内回渗到含水层中,一般要求采用导水带把水排向下游1km以外。
二、抽水试验及技术要求
本次抽水试验单孔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有观测孔的进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结合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对抽水试验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与方法:
1、在彻底洗井后,首先进行试抽工作,相邻两次抽水的单位涌水量增大不超过5%,水位升降不超过水位下降值的1%。试抽时间不少于4小时,以便验证抽水设备及风测管的下入深度是否合理,用来检查洗井效果和确定安装抽水试验设备的技术指标。抽水试验设备尽量不采用空压机进行,试抽记录要按正式要求进行整理,并按要求装订。
2、正式抽水试验前,必须按规范要求观测静止水位。抽水试验前必须观测抽水孔及观测孔(包括附近的机民井、地表水体)的静止水位。对静止水位的观测要求是水位没有上升或下降趋势,观测延续时间超过4小时,水位差值不超过0.02m,如果水位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中,同步观测水位、水温、水量。抽水试验结束后必须观测恢复水位。
3、抽水试验前检查孔内沉淀情况。防止孔内沉淀物填埋过滤器,必要时应进行清孔处理。
4、抽水试验时,应同步观测抽水孔的动水位和出水量,以及观测孔(包括附近的机民井或地表水体)的水位。各孔的水位观测应自始至终采用一种量测工具(如电测水位计、测钟),抽水孔的水位观测值应精确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观测值应精确到毫米。水温、气温宜每隔2~4小时同步观测一次,读数应精确到0.5℃。
5、为防止抽水时排水的回渗,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即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内)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
6、抽水试验结束后或因故中断时,应进行恢复水位观测。恢复水位观测频率与抽水时相同,直至水位完全恢复为止。
7、在抽水及恢复水位过程中,应及时绘制S(∆h2)~lgt等关系曲线。
8、水质分析样的采取,宜在每个孔组抽水试验结束前进行,并及时送检。
9、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具体要求如下:
(1)采用定流量一次最大水位降深的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流量变幅应小于5%。
(2)动水位和出水量应同步观测,观测宜在抽水开始后的第 1、2、3、4、6、8、10、12、15、20、25、30、40、50、60、80、100、120min各测一次,以后每隔30min测一次。水温、气温每隔2~4小时同步观测一次。
(3)要求抽水试验现场绘制水位下降与时间[s(或Δh2)~lgt]关系曲线。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为72小时。
10、稳定流抽水试验具体要求如下:
(1)水位降深与稳定时间
稳定流抽水试验一般进行三次水位降深,如果渗透性好,富水性较大,作三次降深困难时,也可作两次降深。最大降深值应按抽水设备最大能力确定,S2=2/3S1,S3=1/3S1;水位降深顺序,稳定时间依次为24h、8h、8h。
(2)涌水量及水位变化
在稳定延续时间内,涌水量和动水位与时间关系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且没有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当水位降深小于10m,用压风机抽水时,抽水孔水位波动值不得超过10-20cm;用离心泵、深井泵等抽水时,水位波动值不超过5cm。一般不应超过平均水位降深值的1%,涌水量波动值不能超过平均流量的3%。
注意:①当有观测孔时,应以最远观测孔的动水位判定;②应考虑自然水位影响。
(3)观测频率及精度要求
①水位观测时间在抽水开始后第1、2、3、4、6、8、10、12、15、20、25、30、40、50、60、80、100、120min各测一次,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观测频率,保证抽水曲线能反映实际情况,同时满足计算使用。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至1h观测一次。水位读数应准确到cm;
②涌水量观测应与水位观测同步进行;当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时,读数应准确到mm;
注意:为保证测量精度要求,可根据流量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堰箱。当流量小于10L/s时,堰箱断面面积应大于0.25m 2(即0.5×0.5m);流量为10-50L/s时,堰箱断面面积应大于1m2(即1×1m);流量为50-100L/s 时,堰箱断面面积应大于2m 2(即 1×2m)。
③水温、气温宜2~4h观测一次,读数应准确到 0.5℃,观测时间应与水位观测时间相对应。
④恢复水位观测要求:停泵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相同。若连续2水位不变,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4h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1cm,或者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相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
11、上述抽水时间不包括试抽及洗孔的时间,试验结束后应测量孔深,确定过滤器掩埋部分长度。淤砂部位应在过滤器有效长度以下,否则试验应重新进行。
12、抽水设备
(1)抽水设备:空压机、潜水泵。(优先选择潜水泵,水量大时可采用离心泵,不具备用泵条件时才可使用空压机)。
(2)水量观测设备:三角堰箱。
(3)水位观测:电测水位仪。
13、抽水时间与水位恢复时间按设计要求进行,在水位恢复时间内,无论水位是否高出原静止水位,都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观测。
14、抽水试验与水位恢复观测期间,若遇降水均需继续抽水与观测,即使抽水试验时水位,或水位恢复时水位高出原静止水位,也需继续抽水,但需注明降水时间与雨量大小。
三、钻孔保护
在钻孔抽水试验完成后,要进行钻孔保护,在孔口加上孔盖,上部留有小孔,以便后期观测水位,钻孔周边要清理现场、恢复植被,注意绿色勘查施工。
第三节 绿色勘查
水文地质钻探绿色勘查标准执行,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绿色地质勘查技术要求》和我单位《关于绿色勘查有关规定与实施细则》要求,恢复治理包括(场地清理,场地平整、场地覆土、复垦复绿等)。
第四节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生产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五节 技术要求补充说明
本技术要求为一般技术要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有变化则另外进行技术要求的补充与说明。